欢迎来到 乐鱼网址 官方网站!

产品展示

秉持着坚持品质、责任、精新、执着的理念,致力成为您满意的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完善的产品和服务。

圆明园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 防渗膜拆或留受关注

来源:乐鱼网址    发布时间:2024-03-31 12:30:19

产品介绍

  昨天上午9时整,圆明园环境整改治理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来自社会各界代表120人和30多家媒体把会场挤得水泄不通,还有百余名热心市民只能在分会场里旁听。

  这是国家环保总局举行的首次环境影响听证会,内容是辩论圆明园整治工程何去何从。所以,各界反映强烈,报名非常踊跃。国家环保局在报名的基础上,邀请了22个相关单位、15名专家、32名各界代表参加听证。

  上午8时30分许,国家环保局东门签证处挤着不少人。两位家住香山附近的市民说他们早上6时多就赶到了,正在争取旁听名额;一位姓王的先生专门从河南赶来,他想向听证会展示一项“蓄排一体水利可调节工程”;一名听证会代表从包里拿出一张北京地图,几名代表对着圆明园区域指指点点,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争论……

  听证会9时真正开始。甘肃省植物协会副理事长张正春在代表中第一个发言。正是他3月底给媒体捅出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的事情,也由此引起公众对于圆明园的关注。

  听证过程中,围绕圆明园的定位、防渗工程的生态影响、圆明园如何保护和修复等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圆明园方面及30多位各届代表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专家们出示了一张张现场照片讲道理;人民大学的研究生讲了他听证会前夜才完成的200多人的问卷调查,传达出大学生的看法;小学生代表讲述了同学们的意见……代表们不时地向主席台递纸条要求发言,听证会不得不延长一个多小时。十多人的发言因超时被打断。

  园林、水利专家支持,环保、人文学者强烈反对,听证会上各方观点激烈交锋,持续四个半小时后热烈收场。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李景奇、甘肃省植物协会副理事长张正春、北大教授俞孔坚,还有最小的代表高梦雯,是听证会上最受瞩目的人物。他们只要一离开听证会场,马上就遇到多位记者的“围追堵截”。

  张正春对记者说,这件事情最终何去何从将是一种考验。希望听证会能把问题弄清楚、能把真相弄清楚,最后做出一个符合公众利益的决定。

  首个曝光圆明园大面积砍伐灌木的北大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是个十分健谈的人。对于下一步环保总局将采取何种措施,俞孔坚自信地表示,应该会让工程停工。

  “我要上厕所”,这是圆明园管理处主任李景奇昨天在摄像机的围攻下抛给记者的惟一一句话。在仍有一位专家发言的情况下,他匆忙地走出了会场,由两位同事保驾,钻进汽车离开。

  听证会上最小的代表高梦雯只有11岁,是北京理工大学附小学生。高梦雯说,上周五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圆明园防渗工程的讨论题目。这个周一、周二,连续两天中午的午饭时间里,同学们都凑在一起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她的发言稿就是综合了许多同学的想法。“今天看到了叔叔阿姨们拍的现在的圆明园的照片,我感觉好伤心,圆明园怎么变成这样了?”

  下一步,环保总局将采取什么行动?圆明园的防渗膜到底是拆是留?进行了几个月的整治工程该如何收尾?这些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据悉,近期国家环保总局将对圆明园的防渗膜到底是拆是留做出最终的裁决。副局长潘岳表示,等圆明园环境整改治理工程的环评报告书报上来后,环保总局一定抓紧时间进行审核检查,按照法律迅速做出行政处理决定,并向社会公布。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处于风波焦点的圆明园管理处在听证会上对工程的进展流露出了担忧。有关人士提出,圆明园有三千多亩绿地,现在正值养护期,希望工作进程能够加快。据悉,目前已基本完工的湖底防渗工程原本计划于本月20日左右注水。

  防渗工程是听证会上最大的焦点。2004年11月,圆明园环境整改治理工程、湖底防渗工程开始着手进行。工程的预算总造价为3000万元,包括土工膜铺设、维修驳岸、整修码头、种植水生植物、水电管线铺设等分项工程;其中土工膜铺设工程总面积计划为75.5万平方米,单方综合造价为每平方米28.86元。

  圆明园管理处及部分专家觉得,防渗工程是一项保护生态的节水工程;主张拆除湖底防渗膜的专家更多,有专家直言防渗工程是生态灾难。

  朱红(圆明园管理处):北京多风,圆明园湖底因干枯而暴露,退化厉害。密云水库2001年起停止向海淀区农业供水,供水严重不足和圆明园自身的渗漏导致生态环境逐年恶化。而湖底防渗能够缓解圆明园用水危机。防渗工程采用的是复合土工膜材料。在技术处理上,留有0.5到1.5米的覆土,可以栽植水生植物。

  博在衡(清华大学教授):圆明园所处位置的地质条件不好,渗漏严重,要想留住水,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渗水是目前有可能留住水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

  杨振铎(原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圆明园有两大水系供水,一个是万泉河水系,一个是玉泉山水系。六七年以前,水系就断了,现在再说它破坏了圆明园的湿地,已经不是事实了,圆明园已经不是湿地了。

  李皓(地球纵观环境教育中心):防渗膜在湿润地区的泥土中可能危害湿地植物根系发育,因而使植物生长不良,甚至不能生长,这对水质净化极为不利。它还减少湿润地区中的有氧环境,使微生物菌群发生厌氧反应,产生甲烷、硫化氢,氨气。

  王红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原来人们认为,聚乙烯土工膜不会老化。但2004年波兰通过自然状况的实验发现,通过紫外线个月后,防渗膜的拉伸力会降低97%,很容易老化破碎。热氧化和光氧化作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也会对塑料物起化学作用。

  张正春(甘肃省植物协会副理事长):圆明园具备湿地ECO的基本功能,它可以涵养水源,有海绵效应,有很好的生物多样性,它还可以调解温度、湿度,蓄洪、防旱。目前这个工程彻底把这些功能丧失了。

  陈鸿汉(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防渗工程把地表水与地下水完全隔绝,这对水底的生态和湖边的生态都有严重影响。而且它还阻断了对北京地下水的供给,事实上,圆明园位于山前的地下水水区,适当的湖底渗漏对北京市地下水很有好处。

  圆明园遗址整修是“部分恢复原状”还是“保持遗址现状”的争论,在听证会上再度凸显。这一次争论的具体对象是圆明园整治山形水系的现行做法。

  朱红(圆明园管理处):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功能:具有参观、教育功能;具有历史研究、科学考察和借鉴功能;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流功能;还具有游览休息功能,通过对遗址的整体保护,对山形水系园林植被的整体恢复,使人们感觉到过去皇家园林的风貌,是圆明园遗址保护的需要,也是公园功能的需要。

  博在衡(清华大学教授):不管是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或者外国的专家学者,圆明园都不应该是那样荒荒凉凉的样子。我觉得过去在做总体设计中提出恢复山形水系的原则完全正确。我感觉当时这么做,因为圆明园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这个遗产的保护,如果它某一天消失都会构成一个绝对的损失。

  李皓(地球纵观环境教育中心):古人的水系到底有多深?荷花区里荷花的水生一般是50厘米左右,要恢复到古代的山形水系,山高差不多10米,水深差不多0.8米,但是在我找到的这个圆明园全景模型中,水深(1.5米)比山还高,这个不是真正的山形水系,这是严重失衡。在这种模型下要做防渗工程,把溪挖深了,把湖挖深了,这是违背古人的做法。

  叶廷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圆明园作为全国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是国家通过文件的形式做了明确规定的。但今年3月份我去圆明园看了看,发现圆明园不是在清理山形水系,而是在重现当年的山形水系。鲁迅讲悲剧就是把美好事情毁于一旦,我们要保持被毁坏的原貌,作为人类的教训。

  听证会上,尽管大家对圆明园防渗工程等几大焦点问题意见针锋相对,但对圆明园地区乃至整个北京的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问题都存在广泛的共识。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和市民纷纷为破解用水、节水难题建言献策。其中,既有铺设排水井、缩小湖水面积这类具体的技术方案,也有侧重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的建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姜文来:我个人意见,打通湖底与地下水的通道,采取比较特殊的政策,保障圆明园最低蓄水量,维护和提升圆明园的整体价值。圆明园的水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其价值是特殊的,对这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生态用水要进行保障,同时也要考虑圆明园因为水渗漏而带来的一些外部经济性的问题,在水价方面给予适当的考虑。

  北京市水务局总工陈铁:现在的圆明园湖面是123万平方米,我的设想是把现在的水面缩小30%,变成80万平方米,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渗水量控制在50%左右,蒸发量也会相应减少。减少的水面可变成湿地,湿地也是游人愿意去的好地方。

  空军指挥学院教师李小溪:圆明园这么缺水,为什么不可以使用中水?北京每年大量的污水得到处理,有大量的中水,但是被利用的中水非常少。治理过的污水不能饮用,但是作为生态园林用水可完全。奥林匹克公园用的就是中水,而且中水很便宜,一元钱一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良镛:北京水资源短缺,对污水的处理、再利用的问题,都应该积极考虑。现在湿地消失了、退化了,要多方面来解决,不可能仅仅是调水,还要节约水、集取天然的雨水等。在国外的城市设计当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就提出了已铺地跟湿地要成比例,我们现在没这个概念。所以,要收集天然雨水。

  •  18530173777
    一键拨号
  • 乐鱼全站在线登录
    短信咨询
  • 乐鱼网址
    查看地图
  • 乐鱼官方首页
    二维码